(相关资料图)
暑期即将结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在假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社会。南京师范大学"融媒体背景下苏州非遗传播路径研究"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深入田野调查,将调研对象聚焦于"青年匠人",通过青年人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非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现状、困惑、路径等。
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核雕村,团队成员采访了团十八大代表、江苏省青联常委,苏州市青联副秘书长,朱蒙佳雕刻工作室创始人朱蒙佳。她运用传统的雕刻手法,在守住传统手工艺的同时,通过新的设计和新思维的表达,为传统雕刻题材注入新鲜的血液。作为视频up主的她,拍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视频,尝试网络直播,收获上万点击量,不仅带动了年轻群体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也让核雕工作室的产品销量得到了提高。
在苏州镇湖,团队成员采访了张黎星老师,她追随卢福英大师创办了苏州卢福英刺绣培训学校,先后举办2000多场苏绣培训班,以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为绣娘输送专业的苏绣技能培训;她致力扶贫,向新疆克州、贵州铜仁万山区、宁夏银川传授苏绣技艺和针法;她走出国门,在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文莱、沙特、西班牙等国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苏绣作品。以更多传播方式,让苏绣走出绣庐,走进大众视野。
在乔麦年画工作室,乔麦老师为团队成员讲述了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的故事。作为青年传承人,她创作的作品不再局限于特定节日群体对于美好生活的共性期盼,更聚焦于个体对于幸福的体悟和心境的勾勒。她通过创意市集、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的方式拓宽传播途径,从传统的"机械化复制"转向"数字化分享",为年画艺术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团队成员走进天平山风景区的拾叁植染工作室,在与陈妍老师的采访中了解草木染的历史文化,在动手体验后越发对植物染复杂的工序和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深有感悟。大学学习法律专业的她因为对汉服的热爱远赴北京拜师学习植物染色技艺,她设计服装、布偶、发饰,将日用品与多种染法呈现出的多种花色纹理相结合,助力让现代人重拾与自然的连接。李子柒创作的草木染视频在陈妍老师工作室的大屏上播放,她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
在调研中,南师大实践团发现,青年传承人们学识扎实、朝气蓬勃,他们钻研技艺、关注宣传,他们秉持传承、注重创新,从他们身上,去探索和寻找新时代融媒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很有针对性。
然而,传承人既要深耕工艺精进又要关注多维销售,既要全力创新又要做好宣传推广,既要守住技艺家底又要胸怀国际传播,众多的压力让他们有时会力不从心,期待有更多机制上、专业上、人才上的社会传播赋能。接下来,实践团将把调研梳理的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进一步深耕非遗瑰宝传播路径研究,提出青年人视角下的建议对策,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将传统文化在心里传承好。
(记者 闫东洁 摄影 汪令涵)
关键词: